就业档案中的生源地通常是指 高考前常住户籍所在地。具体填写方法如下:
本科生 :生源地填写高考时的常住户口所在地,即哪个省市(自治区)参加高考,就是哪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源。硕士、博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
生源地填写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本科毕业后未攻读研究生,工作过若干年:生源地原则上为此工作期间的户籍所在地。如果工作期间户籍所在地为单位集体户口,需向该户籍所在地咨询,如毕业后需要将户口转回生源地,应确定对方能够正常接收本人毕业后落户的户籍所在地。
特殊情况
借考: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A市,高中期间于B市某中学读书,并在B市报名并参加高考,则生源地为A市。
父母工作调动: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A市,并在A市参加高考,升大学报到时将户口迁至位于B市的高校,在大学读书期间,父母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将户口迁移到C市,则生源地应为C市。
档案接收单位 :如果大学生签署过三方协议,毕业之前需要去学校的就业官网上填写自己的用人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地址、组织机构代码、联系电话、邮箱、户口迁移的地址和档案接收单位的地址。如果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的档案,就在档案接收单位一栏的第二个选项:转回用人单位一行打勾,并填写具体地址。
其他注意事项
生源地不等同于“出生地”,也不等同于“籍贯”。
档案信息填写原则是“档案跟着户籍走”,生源地主管单位通常为省、市一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教育局,为教育部默认值,毕业生不用修改。
建议:在填写生源地时,务必仔细查看学校的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填写准确一致,以免影响后续的就业和政策待遇。如果有疑问,建议直接向相关户籍所在地咨询确认。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