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也称三方协议,是 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并且在毕业生正式步入职场前,这份协议起到了连接校园与社会的作用,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指引。
就业协议的形式
线下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适用于除专升本、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等就业形式之外的其他情况。
网签
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在线平台注册并签约。
具体流程包括用人单位在平台上发起签约邀请,毕业生同意后,学校审核通过即完成签约。
就业协议的特点
灵活性高: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工作,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人员配置。
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行业和领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针对性明确:通常是在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达成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明确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和职责。
就业协议的法律地位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聘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
它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就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就业协议的印制与使用
就业协议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各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印制。
北京地区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可能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制。
就业协议书是三方主体(培养院校、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重要书面协议。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就业协议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通过线下签约或网签的形式,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