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古汉语中的别称包括:
茗:
茗是茶的雅称,指茶叶嫩芽。《太平御览》中提到,茗是茶的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荼:
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称呼,此外还有檟、荈、蔎等。《茶经》中记载,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称呼,有了《茶经》之后,才统一用了“茶”作为名称。
甘露:
甘露的别称出自《宋录》,其中记载“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灵草:
灵草的别称出自唐代农学家陆龟蒙所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人》,其诗写到“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王孙草:
王孙草也是出自唐代,由诗人皇甫冉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时,赋予了茶王孙草的别称。
苦口师:
苦口师这个别称,大约是因为茶入口很苦得到的。最早出自于宋代陶榖的《清异录》,其内记载“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槚:
槚是茶的别称,指茶树。《尔雅·释木》中记载:“槚,苦荼。”。
蔎:
蔎是茶的别称,本义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蔎借指茶。
荈:
荈通常指晚采的老茶。荈因为采摘时间较晚,茶叶较为粗老,因此苦涩味较重。《茶经》中描述“不甘而苦,荈也”。
诧:
诧也是茶的别称,西汉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将茶列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其中谈及二十种药物,称茶为“荈诧”。
这些别称反映了茶在古代的不同用途和文化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