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
就业相关名词
就业协议书: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用于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问题。就业协议书不是法律文件,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就业协议是日后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该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
试用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一段期限,但其本质仍属于劳动合同期限。
六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政策
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一金:住房公积金。
缴费比例:不同地区和公司可能有不同的缴费比例,需要根据所在地和公司政策确定。
劳动合同细节
签订时间: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需支付双倍工资。
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试用期约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求职过程
了解就业信息:通过官方就业网站、公司官网、行业报告和新闻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宏观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形势、社会供需比例与结构、行业发展趋势等。
面试技巧:学会包装自己,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掌握面试技巧。
求职内容:了解行业、工作单位、岗位职责、薪资福利等信息,帮助做出就业决策。
简历准备:制作简洁的简历,根据个人求职岗位和经历内容进行调整,确保真实性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法律常识:了解就业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法律常识,如用人单位不得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他注意事项
三方协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就毕业生就业方向签订的协议,明确报到时间、接收档案、福利待遇、违约责任等。
最低就业年龄:根据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用人单位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能通过约定变更或放弃。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方面,从前期准备到实际入职,都有助于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