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族青年男女婚嫁 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
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只尼(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数日后,新郎择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3日。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礼前,男家只尼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展耀彩礼(生猪、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毡等),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表示告别父母兄弟)。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办,邀媒定亲。新娘婚后三日须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县内藏族青年男女结婚,娘家给女儿陪嫁,应按男家酒礼数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但也有陪嫁数量超过男家送礼数量几倍的,甚至十几倍的。有的女家将男家所缺牲畜、农具、粮食、衣物等一并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乡存在女娶男子和占亲习俗。
八楞、三角坪乡藏寨有将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门口,众人围住新人对歌或对话,博得大家欢笑后,方许进门的习俗。
(2)汉族婚嫁 汉族青年男女婚嫁与内地大致同,古今有别。因受《婚姻法》制约,封建婚姻已不多见。现兴自由婚姻,自主恋爱结婚,但也有托媒说婚的。婚嫁程序有纳采,即喝小酒落话儿,二为定婚,称喝大酒,亦为送酒礼,三为请期,俗名看利月,迎娶吉期;四为迎亲,俗称娶媳妇,男方邀亲邻,以总管、执客、记账、厨子杂务分工。张灯结彩,收礼备宴,迎娶新媳妇儿登门。迎娶先日,亲朋邻人给女家送妆奁装箱,母家将衣物等摆箱,合家并至亲各以钱物掷箱,称添箱。迎嫁,择吉日清晨,出嫁姑娘与其母多抱哭不舍。新郎拜过女家神祖与长辈,幼童讨要娶亲钱后,即由伴女挽新娘上花轿(现为三、四轮小车),由送亲、娶亲(吉人)送至男家,男家以鞭炮迎接。新娘下轿后,有的行退五道,红毡铺地,女宾挽新娘踩红毡而行,拜堂入洞房,男女行合礼。家人备宴,女家长辈行托靠仪式。现在娶迎新娘或新郎通行三大关,起程要上马钱,入门要下马钱,拜天地后还要讨钥匙,即开箱钱。婚后3日,新妇探望父母后,即入厨试炊。做试刀面。以后坐停月,又称对月。
当今婚嫁隆重而豪华。但从简者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