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青神竹艺

59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青神先民们就生产、生活方面广泛用竹。到了唐代文宗太和年間(827-835),青神就用竹编篓填石修建青神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鸿化堰,拦岷江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竹席晒东西,编成篼筐盛东西,编成簸箕养蚕、编成扇纳凉等。到了宋代,青神竹编扇就比较精兵细美觀了,据传东坡在青神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打蚊虫和取凉。到了明代(1517年),青神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成的,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到了青光绪年间(1875年),青神的竹编扇就相当精美了,被列为朝庭贡品,称为宫扇,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以竹扇为代表的竹编工艺水平有新的发展,能够编花、编字。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县内曾组织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织出一批军用斗笠,帽沿上编有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天庙乡的艺人艾正星,用很薄、很细的竹丝编成扇子,扇面上还编有抗战到底的字,用以送友人。

  建国以后,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得到新的发展。除保留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如晒簟、箩筐、簸箕、篼、篮、鱼具、筲箕、蒸笼、灯笼等30多种)的基础上,新编织了一批工艺水平较高的工艺产品:如六十年代大批生产的圆边细竹扇,扇面上编有花纹、图案,编有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天下名山等字样。

  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发展到竹编挂屏。当时新发明一种坐标方格编织法。将人物、花鸟、山水风光等图案编织在竹枕席、挂屏上,虽不很逼真,但已很相似了。当时的代表作有编有文化大革命万岁、斗私批修等等字样的细篾扇;城厢镇徐家编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像挂屏等等。这批竹编工艺品,在当时很受人们喜爱,都争相购买,远销外地。

  七十年代,以胡志海为代表竹编世人(已故),组建了一个街道工艺厂集美工艺厂。他在竹扇上大做文章,先把字变成各种图案(如龙、凤等),再把整个扇面编成图案,进一步编织条幅、挂屏。唐代的马和韩俞的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

  八十年代,殷超竹艺师,首创了描图快速编织法,这种新方法比原来的坐标编织法又前进了一大步。它将图纸放在竹丝下,象小学生描红写字一样,照图案编织,比原坐标法功效提高5倍以上,而且编出的作品比原来更逼真,更生动形象,艺术含量颇高,堪称竹编艺术奇葩。这种新工艺发明后,名人字画、山水风光、花鸟虫鱼就跃然竹编画面上。产品种类数以百计。可以说是竹编艺术上的一次飞跃,进入了崭新阶段。

  九十年代到20世纪末。青神竹编艺术发展到叫鼎盛时期。竹编艺术产业化,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规模大、艺术含量高、品种多、效益好的特点,在全国独占鳌头,2000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