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合同,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通常被称为“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聘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
三方协议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毕业生信息:
包括姓名、专业、学历等。
用人单位信息: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等。
学校信息:
包括学校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就业意向:
明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就业意向,包括拟就业的岗位、工作地点等。
权利与义务:
明确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毕业生的就业安排、用人单位的接收责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等。
违约责任:
明确三方在违反协议时应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其他条款:
包括保密协议、知识产权、试用期、社会保险等附加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有所不同。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在正式步入职场前与用人单位和学校达成的书面协议,主要目的是确立就业意向和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而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后签订的书面协议,主要目的是明确双方在工作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对三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毕业生在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前,三方协议是其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重要凭证;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三方协议是其确认毕业生信息真实可靠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学校则将三方协议作为制定就业计划、编制就业方案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三方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民事合同,它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保障作用,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毕业生顺利步入职场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