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和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传说和故事。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留下一个为民造福。后羿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妻。后羿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为了保护后羿,吞下了不死药,飘然飞升至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后羿射日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为了救助苦于九个太阳带来的灾难的百姓,射下了八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
秋报遗俗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各户会拜土地神,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中秋可能源于这种秋报遗俗。
元宵节的传说
汉文帝定名元宵节
汉文帝刘恒为了庆祝消灭诸吕之乱,恢复刘姓执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京城不实行宵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汉武帝提倡放灯
相传汉武帝久病不愈,请道士下神,太一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汉武帝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
道教祭神礼仪
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
纪念“平吕”说
吕后篡权后,诸吕惶惶不安,密谋叛乱,最终被宗室齐王刘襄联合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人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为了庆祝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将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后来演变成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东方朔为了帮助宫女元宵与家人团聚,他让元宵做火神君最爱吃的汤圆,并在正月十五晚上焚香上供。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故意散布“正月十六火焚身”的谣言,引起百姓恐慌。汉武帝得知后,请东方朔想办法。东方朔建议让元宵在正月十五制作汤圆,并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挂灯、放鞭炮和烟火,以瞒过玉帝。同时,通知城外百姓进城观灯,元宵的父母和妹妹也得以进城与元宵团聚。
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中秋节和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