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就业协议书,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是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人事关系前,经过双向选择,在规定期限内就确立就业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达成的书面协议。这份协议涉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因此也被称为“三方协议”。
就业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立就业关系 :明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详细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条件、职责、薪酬、福利等。
学校介入:
学校作为鉴证方,参与协议的签订过程,并在毕业生离校前根据协议内容开具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等。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流程通常包括:
网签:
在一些地区,如山东,企业通过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网签,流程包括用人单位发起签约邀请,毕业生同意,学校审核通过即完成签约。
纸质协议签订:
在一些情况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能会签订纸质版的就业协议书,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就业协议书一旦签订,具有法律效力,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以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同时,它也是学校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毕业生的依据。
建议
仔细阅读协议内容:
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前,毕业生应仔细阅读协议内容,确保自己了解并同意其中的所有条款。
咨询学校和用人单位:
如有疑问,应及时向学校和用人单位咨询,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妥善保管协议:
签订后,应妥善保管就业协议书,以备后续使用,如办理入职手续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