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传统酒文化之酒器,古代酒器有哪些

59

  导读:古代喝酒的器具是多种多样的,酒好像是我们现在的酒杯一样,古代的酒杯形式更多更特别,有些你都想不到这是盛酒的器具。那么,传统酒文化之酒器具体怎样?古代酒器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尊

  尊是古代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多用于肃穆的宗庙祭祀。《周礼·春官宗伯》有这样的记载:“小宗伯之职……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

  青铜尊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青铜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商早中期,尊均有肩,圈足上多带“十”字孔,主要是圆体尊。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方形尊仍带肩,肩上多饰有数个圆雕兽头;觚形尊又称大口筒形尊,体较粗,商晚期圈足上有“十”字孔或象征性的“十”字,西周早期“十”字消失。除上述各式尊外,商周至战国期间还有牺尊。将尊铸成牛、羊、虎、象、豕、马、鸟、雁、凤等动物形象,统称为牺尊。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

  四羊方尊形体的端庄典雅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是无与伦比的,其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四羊方尊为方形,大侈口,长颈,鼓腹,高圈足。全器最独特之处是在腹部四角上都铸有一大卷角羊,每羊胸与尊腹合为一体,羊足铸在圈足上,而羊首、羊角则凸出器表。尊的四个肩部浮雕出极为生动的四条龙。据考证,羊角与羊头均采用了先分铸,而后再与全体铸接在一起。此尊造型雄奇,设计精巧,技艺复杂,采用了分铸、平雕、高浮雕等方法,使全器浑然一体。

  樽

  樽不同于尊,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酒器,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汉代时更为盛行,而且其用途也更为广泛,可用来温酒。例如,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樽与尊的外形也有明显的区别。汉代以后,樽、杓作为配套的酒器,一直沿用于世,历代典籍中都有记载,如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有酒盈樽”,唐代李白《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将进酒》中脍炙人口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中的“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明代戚继光的《韬铃深处》中有“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等等。

  觥

  觥(gōng,音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和西周前期。

  觥的基本形制为椭圆口带流(即倒酒的流槽),椭圆腹或方腹,上有盖,下有圈足、四足或方座,后有盖多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等,主要有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虎凫合体式、长方体龙头盖圈足式、长方体垂角兽头盖圈足式、椭圆体龙头盖鼓腹内隔式等基本样式。

  有的觥整个作兽形,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卤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但是觥与兽形尊并不相同,觥的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1959年,山西石楼花庄出土了商后期的龙纹觥。此觥首部作龙头状,上铸双角;龙口有齿,其间隙可作注酒之用,独显其妙。龙背作盖,上有纽状捉手,下承方形圈足。整器呈牛角状,造型奇特,为商代著名青铜器。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酒文化之酒器,古代酒器有哪些”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火狐警句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