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因素
地方院系异军突起:城市轨道系统招聘不再局限于铁路院校,地方院校的介入使得老牌铁路院校的“市场”受到冲击。
科技进步和设备更新换代:原来需要十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通过升级后的科技和设备五个人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导致招聘数额降低。
专业性问题:从普速列车到动车、高铁的转变,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专业不对口或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会导致市场不佳。
铁路发展爆发期已过:2008年是一个爆发期,当时用人标准是“宁滥毋缺”,而现在讲究效率是“宁缺毋滥”。
新兴行业竞争:IT、金融等新兴行业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剧了铁路行业的就业压力。
内部因素
主辅分离:铁路院校和铁路学校分离,物业移交和房建生活系统裁撤导致正式职工减少。
服务外包:列车服务与车站服务外包,货运装卸外包,可以用劳务派遣工和外包公司取代正式工,减少正式工需求。
冗员问题:历史原因导致部分岗位超员,这些超编的职工还可以进行分流,不需要再招人。
行业环境
工作环境和强度:铁路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相对较高,旅行时间不固定,家庭和个人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待遇问题:铁路行业的待遇相比国家电网、国家烟草等行业可能较低。
晋升渠道:新分配的大学生通常需要先下基层锻炼,这可能让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
供需关系
招生人数过多:铁路院校招生人数过多,即供应大于需求,以及应届毕业生自身不够出类拔萃。
综合以上因素,铁路专业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涉及内部体制和政策的调整,以及行业本身的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铁路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需要更加关注行业动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