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的典型做法包括:
强化组织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优化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工作任务落实。
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加强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指导服务。
拓展岗位资源
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大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加速“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扩大基层服务岗位供给。
精准开展困难帮扶
落实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细化帮扶台账,创新帮扶举措,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名帮扶,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或见习机会。
强化就业评价反馈
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落实就业数据监测要求,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推进“招培就”联动。
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
积极创设大学生创业园,支持学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学生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多领域灵活就业。
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加强校企合作和地方合作
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建设新就业群体就业之家,做好快递员、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群体的就业指导、劳动维权等服务。
落实支持政策
加速就业社区建设、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帮扶、稳岗扩岗奖补、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农民工就业、促进退役军人就业。
落实落细五项支持政策,包括“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阶段性稳就业补贴和设立就业风险储备金。
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扩大基层服务岗位供给,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提升就业技能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开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职业培训,拓展学徒培训等培训模式。
这些做法涵盖了从组织领导、就业指导、岗位开发、困难帮扶、评价反馈、创业支持、校企合作、政策落实、劳动力就地就业到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旨在全方位促进就业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