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禁忌习惯。所谓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离家三里远, 别是一乡风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禁忌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渗透到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语言和行为中自觉遵守的规范。了解这些,不但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还能使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时,不致冒犯别人、闹笑话。
在砀山的禁忌习俗中,对妇女的要求和禁忌特别多。姑娘婚后不叫名就是一例。女孩子从出嫁之日起便无人称呼其名,一般要称夫姓。娘家的长辈们叫她老张、老李等,平辈则叫老张姐、老李姐等。依此类推。婆家长辈人以其在娘家的排行称呼她。如:张大姐、李二姐等。平辈、免辈则在称呼前加上她丈夫的名字,如大柱嫂子、二高婶子等。其他还有:女子婚后前三年,新媳妇忌在娘家过十五,有句话看了娘家灯,好死老公公,还忌在娘家过三月初三,过了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还忌过四月初四,过了四月四,死了小姑没意思,忌过头伏,头伏娘家过,热死老婆婆,忌过头九,娘家过头九,冻死婆家母。产妇月子里,忌进亲戚邻居大门,产妇进了亲戚门,不伤财气就死人等等。这些禁忌有着明显的歧视妇女色彩,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一种遗留。
男人小孩也有忌讳。男人忌说年龄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当地传说四十五岁属驴。十二属性里无驴,驴生性愚笨执拗,不但听起来不雅,且有侮辱、骂人之意。七十三、八十四岁又分别是孔圣人、
孟圣人的卒年,所以每逢这三个年龄,他不是多说一岁,就是少说一岁,为的是避开这个关口。小孩子忌在正月、五月剃头,据说会死舅舅、长成癞痢头。为了表示孝顺,老人死后百日内,儿子忌剃头,老人死后第一个正月十五忌蒸面灯,三年内忌贴春联、门联等。
人们外出为避免难为之事,为图平安顺利,当地有二、五、八,要回家之俗,意为此日出门不吉利。二音同儿,是小辈,在外可能受欺负;五音同无,有一无所获、竹篮打水一场空之意;八音同疤,有疤疤拉拉
之意,意为不顺溜、疙疙瘩瘩不痛快。所以出门要选在三、六、九日子出门,图个吉利,三、六、九,往外走。
语言方面也有许多禁忌。如:人去世不能说死字。老人去世要说老了,中青年人去世要说殇了 小孩死了要说丢了。过年期说穷、没有、少等不吉利的话。过年不能数饺子、数馒头等。
这些风俗有荒诞不经、愚昧无知之处,有的还带有强烈的封建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