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兰州木偶和皮影戏

59

  木偶和皮影,是永登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古老表演艺术,当地人把木偶称为肘猴子,把皮影叫做灯影戏或影子。

  旧时,永登全县有20多个木偶戏班,主要分布于庄浪河、大通河、秦王川地区。这些戏班都由当地民间艺人组成,每班7人至9人,他们白天演木偶,晚上演皮影。这些艺人,一般都具备表演和吹拉弹唱的本领。平时他们各干其事,到了农闲季节或是逢到节日、庙会,他们随时搭起班子,在打麦场、庙会场或人家庄院的屋檐下,用布幔围成一个丈余见方的场地,即可演出。那些木偶造型脸谱.生、旦、净、末、丑一一俱全,其大都为木料雕刻而成,亦有用纸筋胶泥塑造的,所以当地人又把木偶称为泥头子。一个娴熟的木偶戏把式,能使木偶做出提袍甩袖、骑马舞刀、翻转武打等各种灵活、干净、利落的动作来,真人唱,假人演,形象十分生动逼真。

  晚上,艺人们在人家屋檐下,支架起纸糊屏幕(也有用纱绢做的),在幕后点上几盏油灯,表演皮影。皮影戏的布景道具和影人都是用驴皮或牛皮加工刻成的,其造型近似剪纸艺术。人体比例夸张,头大身长,手臂过膝,男影人眼大额高;女影人眉弯眼小,通天鼻子,小嘴巴,镌刻十分精细,着色鲜艳,对比强烈。影人有5大部分,12小件组成,表演时可按剧情需要调换增减。那些挑线把式,手夹竹签,可以表现出物象的正、侧、仰、俯多种角度的特征,影像虽多为侧影,但给人以曲从口出,动自其身的艺术效果。木偶和皮影戏的剧目大多取材于《三国》《东周列国》《隋唐演义》《水浒》《杨家将》等历史传统戏剧,唱腔大都采用秦腔、眉户的曲调。在苦水地区,还唱当地特有的下二调,其音乐唱腔独具特色,旋律柔和,节奏明快,有相当浓厚的地方特色。

  永登木偶和皮影戏,在解放后,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保护,并得以挖掘、整理。在1958年全省木偶戏会演中.苦水苗高云表演的《花园游春》荣获二等奖。大同王万钟的皮影戏《麒麟送子》获全省会演一等奖。文革期间,木偶和皮影艺术被当做四旧,横遭劫难,许多珍贵的木偶皮影造型和道具等,被毁坏和失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种古老的表演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一些地方的艺人重新搭起木偶戏班,在城乡演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