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火狐警句网-名人名言,名言警句收集地

言不尽意与言尽意之争

59

  西晋欧阳建针对当时玄学家的言不尽意思潮著《言尽意论》,就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与其展开了争辩。

  欧阳建,字坚石,西晋思想家。他出身于冀州名门大族,名气很大,当时人评论他为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西晋元康时,官至冯瑚太守。永康元年,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其代表作《言尽意论》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养生论》被合称为玄学中的三理。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我国哲学史上的古老问题。到了魏晋时代,更成为思想界热烈争辩的重大问题。言尽意取自《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以尽言。欧阳建的《言尽意论》,是针对当时玄学家的言不尽意的思潮而发的。如荀粲认为孔子所讲的天道,微妙莫测,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宣扬言不尽意论;何曼主张知者,言未心尽也;王粥主张得意忘象忘言;嵇康把主观和客观分裂开来,以名为标识,认为言非自然一定之物;向秀、郭象也以至理无言注解《庄子》。这些主张和观点虽有所不同,但都认为言是不能充分表达意的,也就是不能充分表达真理的,贬低或否定语言的作用。《言尽意论》以鲜明的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肯定了语言的作用。

  欧阳建首先确认事物及其属性是客观存在,不依人所设的名称为转移。这是从哲学的高度肯定了客观事物的第一性地位,为言尽意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他进一步指出,名称、概念和语言在认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具有表达客观世界、区别客观事实的重大作用。为了分辨不同的事物和表达不同的意思,就需要有不同的名称。而名称是根据客观事物而有的,事物本身就是名称的依据。有什么样的物,才有什么样的名,有什么样的理,才有什么样的言。名、言和物、理是一致,而不是分离的,其间的关系犹如声发响随,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即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此可知,既然名、言和物、理是一致的,那么名、言就能完全表示出物、理而无不尽,名称和概念完全能够反映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