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客家人狩猎活动多利用冬、春季节的农闲时间进行。狩猎有大猎、小猎之分,三五人至十来人,猎犬十余只,活动范围从几里到十几里,专门猎取老虎、野猪等大型动物的叫打大猎,一人一犬,活动范围很小,专门猎取野鸡、兔子等细小野物叫打小猎。
狩猎常结伴而行,除背带鸟枪外,腰间还必须挂用猪血和桐油浆过的麻绳索袋,并头戴草帽,作为避和护身之用。寻找兽迹的人叫抄山,全队根据抄山提供的野兽出没痕迹,分头把住猎物可能经过的地方,等待猎物上趟。把守要害地方的猎手叫坐趟,坐趟要做到:来得快打得慢、来得慢,打得快。狩猎要严守三不打。即:过坳不打,目标不清不打,对面不打,确保人畜安全。猎取飞禽叫打飞。命中口决是高打头颅底打脚,平不打嘴角。野猪多隐藏山腰,麂子多跑山坳,故有猪打横排麂打坳的说法。射击猎物第一枪的人谓之响头铳,分配猎物时,响头铳的人得兽头和两个蹄脚,抄山人得内脏和另外两个蹄脚,其余兽肉按参与狩猎人数平均分配,猎犬同样照分一份,由犬主领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