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舞从清代起在吉安市许多地方流行,有的叫顶狮头、耍狮子有的配合武术器械表演,又叫打狮耙。
狮头舞可一人单独表演,也可多人同时表演。狮头制作方法,有的先用泥巴做成模型,再在上面多层糊纸,干后脱壳,然后着色、彩绘、上桐油;有的用竹篾扎制,外糊彩纸或蒙彩布,加以装饰。用红丝线或染色芒麻做狮缨,下方接上长约5.5至7.5市尺、宽约9市寸的黄布,两边镶犬牙形红布边,成为狮身。表演者上身赤膊,单手或双手举着狮头,狮身布沿背部而下,转经胯下兜至腰际,再用布腰带在腰间扎紧。表演时,姿式以武术中的落马桩、靠马桩为主,桩式愈矮愈好,踩八卦、七星步伐,程序有狮子下山、抢龙门、一团和气、照古井等,中间穿插吃蛇、狮睡、捉蚤、擦痒、玩爪、吃红等动作,表演者可自由发挥,但必须有扑、窜、跳、滚等动作,表现狮子的威、雄等特点,表演中,以狮翻(即从数张叠起的桌子上翻身跃下)难度最大,以能从四张高台上跃下的演员最为叫彩。
狮头舞用锣鼓唢呐伴奏,静时,节奏疏缓,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躁时,节奏紧迫,动人心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