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发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这些诗歌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角度,表达了诗人们对中秋节的情感和思念,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还有对人生和宇宙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