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就业市场、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
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
激励企业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鼓励引导基层就业,支持基层服务项目,招募高校毕业生,募集青年见习岗位,并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单位给予补贴。
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对企业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鼓励引导基层就业,支持基层服务项目,招募高校毕业生。
募集青年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单位给予补贴。
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
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援助范围,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规定向困难群众足额发放物价补贴。
缓缴社保费
对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包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扩大缓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等。
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的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
支持劳动者技能提升
允许地方再拿出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将实施留工培训补助地区,由失业保险金结余备付24个月放宽到18个月。
围绕市场急需紧缺工种,为有意愿外出农民工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培训,鼓励支持获得技能等级证书。
贷款和补贴政策
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创新推出“稳岗贷”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向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扩大就业补贴对象范围,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按标准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调整技能补贴申领条件,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技能提升补贴。
取消应届毕业生限制
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
加大组织保障力度
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农民工、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促进技能劳动者增收。
这些政策通过多种手段,旨在稳定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