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通论是 研究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原因、现象及解决方法的理论体系。它通过熨平经济危机来解决就业问题,核心观点是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这一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提出。
凯恩斯在《通论》中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他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的大小,而有效需求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和货币量决定。凯恩斯还提出了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通论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凯恩斯主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据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