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保障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公民能够实现劳动权,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并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就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
宣传国家和地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
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业务咨询服务。
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
培训就业服务
调查、建档、统计城乡劳动力资源、登记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流动就业人员。
提供日常动态管理和就业服务,协助落实扶持政策。
收集、发布技能培训、就业岗位信息,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促进转移就业。
社会保险服务
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参保接续工作。
负责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扩大就业岗位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优惠政策、优化招聘机制等措施,扩大就业容量。
企业通过内部培训、薪资调整、奖励体系等措施,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促进创业就业
提供创业贷款、减免税费等措施,支持大学生和其他群体创业。
组织招聘活动,提供实习机会,建立企业用工清单,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就业信息服务
建设全国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
打击非法招聘,加强管理和监管非法招聘和劳动力中介,打击违法行为。
职业咨询服务
提供职业规划、职业发展、职业培训等帮助。
公益性岗位安置
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稳定工作机会,政府给予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创业担保贷款
支持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提供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稳岗政策
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实施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
拓宽就业渠道
支持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的就业增长点。
提升就业技能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聚焦重点领域需求。
优化就业服务
组织招聘活动,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
保障重点群体
稳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等群体的就业。
其他支持措施
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选聘招录优惠政策等。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就业保障体系,旨在通过各种政策和手段,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