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墨名人典故成语故事
儒家
曾参的孝行 故事:
曾参误伤苗,其父愤怒之下打他,曾参没有逃避,而是站着不动,最终被打休克。醒来后,他询问父亲是否受伤,得知鲁国人赞扬他,孔子却认为他在父亲盛怒时仍不逃走,不是王者的人民,并告诫他应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
原宪的廉洁
故事: 原宪贫穷,担任官职后觉得薪水过多而推辞。孔子批评他,认为接受俸禄不应推辞,若有余钱则可周济邻里。孔子的教育
故事: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应因贫富贵贱而有所区别,这一理念体现了他对教育的平等看待。 道家庄子的逍遥
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回答:“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列子的御风
故事: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墨家墨子的兼爱非攻
故事: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他反对非正义战争,希望诸侯国之间和睦相处。墨子与公输盘
故事: 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建造云梯用来攻打宋国,不辞辛苦从齐国走到楚国,与公输盘理论,最终成功阻止了楚国的侵略计划。墨守成规
故事:
墨子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批评耕柱,认为耕柱如战场上的锋刃,应承担重任,因此不断对其进行严苛要求和行为框正。
这些典故和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儒道墨三大学派的思想精髓,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学派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