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贝琼《已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舒頔《小重山·端午》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碧艾香蒲处处忙。
范成大《鹧鸪天》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殷尧藩《同州端午》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赵蕃《端午三首》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菖蒲酒美清尊共。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边贡《午日观竞渡》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苏轼《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汀隔辽海。
张耒《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梅尧臣《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卢肇《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陆游《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老舍《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这些古诗和名言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氛围,还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