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积极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识别就业“陷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警惕潜在的“高薪骗局”。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多渠道甄别,不盲目轻信;
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谨慎对待索要敏感信息、扣留证明原件等行为。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主动了解学习求职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如在求职中本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及有关部门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
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
一旦遇到“黑中介”,应及时投诉举报,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防范招聘收费陷阱
不法分子常以招聘为名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应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端正求职心态
求职时,应避免焦急、浮躁和盲目的心态,直接影响维护合法权益的态度和表现。
掌握政策,学习法律
在求职、择业、签约之前,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储备。
全面了解用人单位
签约前,多方面打听、了解用人单位的运作状况、招聘信誉、用人意图、岗位职责以及企业文化等情况,慎重签订协议。
慎重签订协议
在与用人单位签约时,仔细研究就业协议书及其补充协议中的条款,确认合理合法后再签字。
敢于据法力争
如果在求职应聘和签订协议的过程中发现有权益受侵害的不公平现象,要学会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力争自己的合法权益。
信息安全
通过正规途径获取信息,尽量选择信誉佳的公司应聘;对于不熟悉的小公司,应征前先打电话求证,通过工商局网站的信用网、网上帖子等途径了解公司相关情况。
求职面谈安全
清楚告诉家人或亲友面谈的时间和地点,初次面试尽量不饮用点心或饮料,注意面试场地的外观与对外通道,观察面试者言行举止,如有暧昧不清,应立即离开;如需缴交证件,只能交影印本并注明用途而不应给原件;求职面谈时,最好有友人相伴,并备有适当的防范器物。
工作时的安全
上班时,衣着、态度、言行均应谨慎,不轻言允诺非公务以外的不当要求;刚到新公司应先熟悉环境,谨慎处理不熟悉同事的邀约,注意公司营运情形,是否仅为空壳公司或别有意图;如需缴交大笔金钱或保证金者,高度警惕。
个人信息保密
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最好不要提供宿舍或家庭电话;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信其花言巧语,应拨打114进行核实,或与老师同学一起分析商量。
慎重核实招聘信息
对于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慎重核实,不要轻易填写过于详实的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就业过程中的风险,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