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的婚嫁习俗制度最开始来自于周朝,因为周文王打败殷商之后发现,很多民风不行,于是周公便制定了中国最早的婚丧嫁娶制度。不管是谁都必须遵守,那么传统婚嫁习俗之闹洞房是怎样的?洞房花烛夜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闹洞房
入洞房等各项礼仪完毕后,便有一项最为热闹、最不能简化的习俗——闹洞房,它把整个婚礼推向了高潮。
闹洞房的由来
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这种说法源自民间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日,紫微星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鬼怪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鬼怪。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鬼怪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鬼怪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洞房之习俗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欢天喜地闹洞房
闹洞房的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之为“戏妇”。有的地区闹洞房全过程包括“闹房”、“熏房”、“听房”三部曲。闹房时,众多闹房者一般有一人主持,他人附和,新郎新娘要听从安排,一一应付,不得拒绝,更不能发脾气、冷场。传统的闹房节目常见新人喝交杯酒、说说对口词、点燃过桥烟、空中吃苹果等。将事先备好的辣椒、花椒、烟叶等呛味十足的东西点燃从烟囱投下,盖住洞口;或从炕洞塞进,使洞房中充满呛味,人们把这种恶作剧称之为“熏房”。“听房”则是在新房门外听动静的习俗。因为闹房的习俗,旧时在闹洞房中还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汉末仲长统《昌言》说:“今嫁娶之会,棰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者也。”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随着时代的发展,闹洞房的习俗将日趋文明。
民俗小百科:洞房花烛夜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传世佳句。其中的花烛,就是婚礼时用的绘有龙风等彩饰的大红蜡烛。宋代《梦梁录·嫁娶》载:“新人下车,一妓女倒朝车行捧镜,又以数妓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遂以二亲信女使,左右扶侍而行。”旧时婚礼多用花烛,所以花烛又作婚礼的代称。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和咏舞》诗云:“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
南朝梁何逊《何记室集·看伏郎新婚》有“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之诗句。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婚嫁习俗之闹洞房,洞房花烛夜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火狐警句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