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通常简称为“三方协议”,是 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它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并且在毕业生正式步入职场前,这份协议起到了连接校园与社会的作用,为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指引。
从法律层面来看,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聘用关系、明确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工具,还能约束毕业生的人事关系转移。
就业协议通常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署后生效,学校作为鉴证方参与。这份协议涉及三方主体,因此又称为“三方协议”。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
需要注意的是,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而就业协议则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
总的来说,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的一份重要书面协议,它旨在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并在毕业生正式进入职场前,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一种初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聘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