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劳动者都能够在一定工资水平下找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尽管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但它仍然有一些重要的后果和意义:
仍然存在失业
充分就业并不等同于全部就业,而是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这些失业是由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年龄和需求偏好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暂时性失业。
劳动者个人层面
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劳动者个人会有可靠的工作保障,找到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从而实现个人和家庭在各个方面的最大化发展。
社会层面
充分就业有助于实现居民户家庭收入最大化,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此外,充分就业还能增强劳动者的社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减少因失业导致的心理压力和不稳定因素。
经济层面
充分就业状态下,实际经济产出GDP接近或等于潜在产出,经济运行曲线处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缘附近,经济周期处在繁荣和高涨阶段,国民经济蛋糕已经做到最大。
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是宏观政府调控的首要政策目标之一,政府通过刺激私人投入、提供就业服务等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充分就业既是微观居民户家庭实现收入最大化所追求的理性预期,也是宏观政府调控的首要政策目标。
综上所述,充分就业虽然在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它对于劳动者个人、社会整体以及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积极影响,是政府和公众理性预期目标的最佳耦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