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监测
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测量,发现异常者及时就医排查。
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日向主管部门报告健康状况。
物资准备
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
确保洗手液、手消毒剂等清洁消毒用品的供应。
环境清洁与消毒
对教室、图书馆、宿舍等重点区域进行定期通风换气,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增加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等)的清洁消毒频次。
定期对食堂、浴室、宿舍地面进行清洁消毒。
隔离与应急
设立临时隔离室,用于发热等病症人员的临时隔离。
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个人防护
教职工和学生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
教职工和学生需掌握个人防护与消毒知识,符合返校条件后方可返校。
餐饮管理
食堂采取错峰用餐,用餐桌椅同向单人单座并保持间隔1.5米。
餐(饮)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活动控制
从严控制涉及学生聚集性的活动,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网络教育课程。
减少学生宿舍人员密度,床位拉开距离。
协作机制
与教育、卫生、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建立“点对点”协作机制,确保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巡查和培训全覆盖。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大专院校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够有效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保障师生健康和安全。建议学校根据最新防控要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